<dl id="9xdzv"><pre id="9xdzv"><b id="9xdzv"></b></pre></dl>

    <sub id="9xdzv"><strike id="9xdzv"></strike></sub>
    <dl id="9xdzv"><pre id="9xdzv"><del id="9xdzv"></del></pre></dl>

      <address id="9xdzv"><video id="9xdzv"></video></address>

        <big id="9xdzv"></big>

        首頁 學習平臺 學習寧德 學習讀本

        習近平《擺脫貧困》用典之敬民篇⑤

        2016-09-20 18:12

        善為國者,愛民如父母之愛子、兄之愛弟,聞其饑寒為之哀,見其勞苦為之悲。

        —— 1990年4月,《同心同德 興民興邦》,《擺脫貧困》第208頁

        出處:

        武王問于太公曰:“治國之道若何?”太公對曰:“治國之道,愛民而已。”曰:“愛民若何?”曰:“利之而勿害,成之勿敗,生之勿殺,與之勿奪,樂之勿苦,喜之勿怒,此治國之道,使民之誼也,愛之而已矣。民失其所務,則害之也;農失其時,則敗之也;有罪者重其罰,則殺之也;重賦斂者,則奪之也;多徭役以罷民力,則苦之也;勞而擾之,則怒之也。故善為國者遇民,如父母之愛子,兄之愛弟,聞其饑寒為之哀,見其勞苦為之悲。”

        ——漢·劉向《說苑·政理》

        釋義:

        本句出自漢劉向《說苑·政理》。意思是,善于治國的人對待民眾,就像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、兄長愛護自己的兄弟一樣,聽到他們遭受饑寒,為之感到哀傷;見到他們勞苦的狀態,為之感到傷悲。這段話是姜太公在回答周武王關于“治國之道”的問策。他的回答是:“愛民”。怎么做?他舉出了反例:讓農民錯過農時、賦稅過重、徭役頻發、勞民擾民。在農耕時代,是否按照農時耕作,是農民一年生計的決定因素;賦稅和徭役的程度,也決定著人民的負擔輕重。而在今天,這段話對我們的啟示是:給市場創造寬松的環境,讓民間的創造力涌流,取消各種條框與限制,不與民爭利。(李穎倫)

        關鍵詞

        徭役 治國    饑寒 愛民
        返回首頁
        相關新聞
  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  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

        寧德網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  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        廣告聯系:0593-2831322 職業道德監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        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        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絡舉報監督專區

        亚洲A成人片在线播放_国产美女A做αwww久久久_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_97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_在线看AV片网站_2020国产精品久久精品